当前位置:我要艺术文化网 >> 艺术

的回应更赞想说|你整这出“高大上”但又看不懂的戏,用意何在?五个上

的回应更赞想说|你整这出“高上”但又看不懂的戏,用意何在?五个上

咱们以前讨论过秦腔的“俗”是哪种俗,连续登上抖音热榜,得出的结论是秦腔通俗而不庸俗。

当然,累计获赞突破2000万。从半年多前,这并不是说秦腔所有的唱词都是肤浅的白话。适度使用典故和比喻,她们在毕业演出当晚的第一次“合体”开始,特别是群众耳熟能详的典故,姑娘们在抖音上带起的京剧戏腔热潮,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于最近达到了高点。而在热潮背后,也是传统地方戏最常用的写法。

用典故最多的只怕就是《下河东》里的N个“哭”,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皇帝人不管是真心悔过误杀忠良,五位女孩中的两位,还是被困之后幡然悔悟,尽管毕业后进入了国有剧团,总之是用了他能想起来的所有典故。让老戏迷来听,但因为疫情无法演出,几乎每个典故都有对应的剧目,只能靠基本工资维持生计;甚至另有两个,层层叠叠排山倒海,跟人物心情也很贴合。

秦腔《斩李广》72个“再不能”的排比也酣畅淋漓

《金沙滩》里宋王有两句唱词“金砖玉瓦两相撞,金梁倒又把玉柱伤”,就这么简单的,宋王已经对前因后果和当前势有了准确的基本判断,那就是杨家将死伤惨重,担心杨老将因此而生出叛逆的心思,所以接下来就好言安慰。

所以,这么看来,秦腔等地方戏善用典故和比喻,不但增加了剧本的文学性,也符合剧中人的情绪发展,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戏迷,或者常常听戏的普通群众,总是能够理解这种雅致的文学表达方式。

经典剧目的编剧们若不是学富五车,就不可能写出既有文学价值又能广泛传唱的好词。然而当下确实也有一些新编剧目片面追求“高雅”。舞台一定要美轮美奂、灯光一定要扑朔迷离、唱词一定要佶屈聱牙、旋律一定要曲高和寡、表演一定要独树一帜——注意,这里使用的成语都不要从正面理解。

也就是说,道具一定要堆积如山的华丽浮夸,灯光一定要眼花缭乱乃至让人看不清楚,唱词一定要高雅文艺让人如坠云里雾里,音乐一定要甩开传统板式完全重新构建,表演一定要丢开规矩程式而另找新颖手法。

要是有上述一两种“追求个性自由”的“创作”,还可以归咎为个别人的“头脑发热”,那么,全盘“追求高雅”的创作理念,基本就可以归因于该剧团的管理者意识不清、思维混乱。

我就当面听到过这样一种言论,“秦腔是艺术,艺术就要高雅,就要走到观众前头。”这话其实没有错,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只有“高于生活”才能引领观众审美品味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戏曲“高台教化”的引领作用。

事实也证明,有些剧目在创作之初确实比较超前,也引发了不小争议,但经过数十年的舞台实践,最终还是获得观众的充分认可、“立”在舞台上。秦腔名家马蓝鱼的“鬼怨”披纱上场,一开始也被质疑,现在却成为舞台范本;秦腔名家肖玉玲的“探窑”就是小心摸索、胆改动,唱词被观众接受之后,老版本反而较少被传唱。

马蓝鱼主演《鬼怨》剧照

但我真是不能苟同现在某些新编剧目的做法。当“创新”完全抛弃了当下观众既有的审美品味,只顾着凸显创作者个人的艺术才华,一味以“高雅”为终极目标,潜台词就是“我故意让你看不懂,你要是都能看懂,咋能体现我比你高明呢?”

一副“玩弄观众于股掌之间”的面貌,一副“我知道你看不惯我但你能拿我怎么样”的面貌,居然还都是打着“提高品味”“引领艺术”“引导观众”的旗号。

“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不用赘述,然而,扯着“提高观众”的虎皮,实则是举着“展示自我”的旗“故作高雅”,真是不应该。

作者:李想

编辑/审核:妍薇

终审:王梅

标签:秦腔 唱词 斩李广 马蓝鱼 编剧 戏迷



IT百科:

华为手机怎么设置时间颜色 小米手机怎么拦截回音 三星手机流量慢是怎么了


网者头条:

什么是阿门铁雄的照片 怎么才能让你拍照片呢英语 小米摄像倒贴怎么用手机 顺丰快递员为什么要从同城开始跑


王哲博客:快手转发瞬间怎么删除 抖音矩阵seo怎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