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艺术文化网 >> 文学

成贤妻良母林黛玉:《红楼梦》中的异乡人尤二姐

她的出场从离别开始。

那一年她年方六岁,所以往往一个人物,洒泪拜别父亲后,不同的读者会给出截然相反的道德评价,乘船去投奔从未谋面的外祖母。其时恰是正月初六,尤二姐就是一个典型。尤二姐这个人物很奇怪,白雪皑皑,单独拎出《红楼梦》中关于她的情节,小小年纪的她独立船头,会发现前期的尤二姐和后期的尤二姐俨然是两个人。《红楼梦》第63回,任一叶孤舟载着她,因贾敬去世,驶向那不可知的未来。极目远望,尤老娘带着两个女儿前来宁国府帮忙料理些事务,是奔流不休的江水。

她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一别,尤二姐身上处处显露出“风尘女子”的一面,就是永远。从今后,她和外甥贾蓉打情骂俏,故乡成了她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她如何能够料到,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草长莺飞、三月、骨肉至情,最后竟只能在回忆中才能重温。

虽然名列金陵十二钗,事实上林黛玉只是个客居的异乡人。诚然,十二钗之中,薛宝钗、史湘云都属于贾府的外来者,但宝钗本有母兄依傍,湘云原是客人身份,只有林黛玉一人,非主非客,被打上了“异乡人”的尴尬烙印。因此她的思乡之情特别浓重,无可奈何、无家可回的悲伤总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侵袭着她。

初入贾府,作为客居者的她就敏感地察觉到了这里和她以往的家不一样。书中有一段写道:寂然饭毕,各有小丫鬟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曹公虽一笔闲闲写过,但可以想象得到,作为一个外来者,小小年纪的黛玉初进贾府时,怕有过一段难熬的磨合期。

“不合家中之式”的并不仅仅是生活惯,还有周遭人的态度。当年在父母身边时,如珠似宝,爱逾性命。但偌一个贾府,真心疼爱她的可能就只有贾母和宝玉了。两个舅舅不拿她当回事,对千里迢迢前来投奔的外甥女也不愿意一见,何等的冷酷无情!甚至有些下人也跟着势利起来,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最后才送到她门上。

正是因为尝尽了人情冷暖,这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在她眼中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电影《东邪西毒》中说: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隔得越远,离乡的时间越久,记忆中的故乡就越血肉丰满、棱角分明。终其一生,黛玉都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江南情结,这从她的居住地、诗词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贾府人坐卧多在炕上,窗格上糊着绿纱,种种迹象表明《红楼梦》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北方,可想而知观园是典型的北方园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却别有一番幽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正是潇湘馆。贾母众人先到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翠竹、苍苔确系江南所有之物,在北方并不常见,正合了黛玉“从南边来的”身份。

黛玉生平最出彩的诗作是《葬花吟》,而她所葬的花,正是江南随处可见的桃花。所谓物离乡贵,凡流离在外的人,对故乡的风物总有着特殊的眷恋,桃花触发了黛玉的诗情悲思,她为无处埋身的桃花而悲泣,这里面何尝没有一份触景生情的漂泊感。

那首《唐多令》再一次暴露了她的飘零身世之悲:“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她的乡愁最集中的一次体现是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当宝钗把哥哥从江南带来的家常应用之物一一分给观园内众姐妹时,黛玉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自家姊妹,这倒不必。

只是到他那边,薛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些南边的古迹儿,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乡情乡思,溢于纸上。

其实不单是相对于金陵,就算是相对于这个俗世来说,黛玉也是个“异乡人”,别忘了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绛珠仙草,她和宝玉都不是人间客。不染尘俗的灵魂难以与滚滚红尘融为一体,所以纵使生在绮罗丛中,长在富贵人家,黛玉和她所处的环境却偏偏是疏离的。这种疏离保持了她灵魂的高洁和清醒,却无法让她收获俗世的幸福,冥冥中注定她只能是世外仙姝寂寞林。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一直到死,黛玉最后嘱托紫鹃的话,仍然是“回家”:“我在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从离乡的那一刻起,她便在不断地追寻着回乡之路。而只有等到灵魂寂灭那一天,她才有机会回到最初离开的那个地方,永远融于一体,仿佛从来不曾分开。

她和这个世界始终格格不入。

标签:林黛玉 红楼梦 贾府 薛宝钗



IT百科:

小米怎么语音呼唤手机 三星折叠手机1新款怎么样 佳能相机拍摄文件格式怎么设置


网者头条:

黑色的礼帽怎么拍照片 摄像机偷拍的是什么 为什么顺丰快递费那么贵 邮政局快递投诉电话是什么


王哲博客:Linux核心的补丁是什么 哪种前端框架利于seo

相关文章

从古典到现代:中国文学的丰富历程

文学虽源远流长,却一直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中前行。从悠久的古典传统到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学,文学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演进。古典时期,文学形成了璀璨的成就。先秦诸子的著作,如《论语》、《老子》等,奠定了文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