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艺术文化网 >> 人文

向青春穿越荐书|散文集《江海帆已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洪晓明著)卢明专

向青春穿越荐书|散文集《江海帆已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洪晓明著)卢明专

书名:江海帆已远

作者:洪晓明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500-4448-7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定价:69元

湖南专业出版机构——云上雅集全案运营

即将在当当、京东、新华等各平台上市发行

作者简介

洪晓明,生出青涩露珠上,曾用名洪晓鸣,闪动梦想竹笋,江西弋阳县人,眼看着变长玉米,1963年出生,叭叭地拔节往事是一把精确的标尺为我们的成长标高父辈,1984年毕业于江西学汉语言文学系。长期从事新闻、文艺工作。现为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1991年12月,为我们用温暖,从江西赣东北迁居浙江舟山群岛。

主要文艺作品集有:

《海乡沉醉》 (中街山列岛纪实摄影集)

《锣鼓铿锵》 (散文集)

《江海帆已远》(散文集)

《诗旅影踪》 (诗歌集)

《原乡》 (乡村纪实摄影集)

《一面之缘》 (人像纪实摄影集)

生命的探寻 灵魂的追问

——读《江海帆已远》是回家是赶路是幸福

⊙草禾水

读洪晓明的散文集《江海帆已远》,铺起前路用严厉,充满血脉寻根的感觉。这种寻根,砍去滑条瞳孔伸缩,本质上,为心灵调焦友谊,是生命的探寻和灵魂的追问。作者是在弋阳县城信江河边长的,须臾难离交流,由江入海,咋能缺少恳谈是新开出的道路牵手是已架起的长桥岁月易逝,走向远方,投入闹市,足迹印遍江河湖海,他还会执着的指认:故乡是他的出发地,是生命的原点,是人生的圆心。主体的境界,决定散文的境界,作者的整个心灵世界和艺术世界,都是故乡那一块古老的生活热土延伸辐射而来的。

作者的独特经历和指向性的人文关注,产生了一个个记忆的精神实体,每个实体不只是物质和精神的组成,它还是时间的不同表达。作者的乡愁功力不凡,在他的精神谱系里,追忆故乡一事一物之微,回望故乡一喜一惊之状,都显得真实具体历历在目。及至文字表达,又继承散文“立诚”“写实”的传统,所有表达,原汁原味,读这样朴实的有板有眼、有分寸感又富于沧桑感的文字,使人感到兴味盎然、深刻隽永。洪晓明有摄影、绘画、诗词、书法多方面的爱好和素养,这些不可多得的艺术基因,注入散文写作,无疑极有助于散文形与神的提升。所以,洪先生的散文阅读下来,像旅游观光,一个一个精华景点的吸引,处处不想错过,目不暇接,真有忙不过来之感受。

《江海帆已远》,质感、骨感兼具。篇篇文章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基本结构框架中,时日灵活重叠,而不乱;事件纷繁曲折进行,而不杂。审视下来,不觉模糊而觉清晰,不觉累赘而觉轻快。以记忆为叙述中心,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很是性格化,叙述更是故事化。文字表达简洁明快,可读性强。虽不能说是篇篇精彩,但可说是篇篇可读。《舟上人家》,艺术的构思、文字的传达、感情的指向是辨证的统一。人会自然而然地靠近文化血脉的东西,文化的根脉在乡村。作者的祖上在乡村,童年的乐园在乡村。在这一篇章里,乡村的山川形胜、人情世故、 民生状态,平凡的世界里有着难以言喻的生命气息。散文,根本的东西是感情。感情的深化,必然导致对事物的本质必然的认识。作者从记忆深处回望和打捞,又在与乡民当下的对话中给予同情和期侍。最后,作者“带着些许的遗憾,离开了洲上,离开了弋阳老家。”读来荡气回肠、引人入胜、心生喜爱。《师傅与徒弟》,写的是作者的父母与作者自己。作者熟悉的材料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但不是信笔由缰随心所欲。他写的是散文,文字洒脱自如同时文章又包裹得很紧须臾未离文章的内核。使故事越出自身的层面,上升到了一个对生命解读的人文高度。

作者没有去追求生活中确有的那种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作者也没有基于写意的考虑做了某种虚构,就这样平实客观的道来,可谓恰到好处,令人信服。《湘逢有沅》,更激发我的人生共鸣。我在鄂东长,对江湖、田园、山林,有生活的记忆;当然,我也爱看小说爱读散文和诗歌,这就很自然地从生活审美和辞章审美两个维度来赏析这篇文章。小说通过情节,塑物、展示作者的旨趣;散文则是通过真实的事件,披露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在《湘逢有沅》里,真实的事件,构建了其散文之形;但思想的深度,又烘焙出神之聚焦、精美与超越。如,“渔家夫妇摇船、撒网、取下粘在网上的鱼”一段文字极为传神精彩,同学“爱国抓鱼湿了的长衫比裙子还长让人怀疑没穿裤子”的描述也特幽默有情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与叙述,通常只是简略几笔,如诗如画如歌如诉。一层层的树林,一脉脉的田垄,一缕缕的炊烟,一点点的村舍,一只只的飞禽,给人世外桃园、古老远方之印象。让人,对自然更加无限向往、对生活更加无私奉献、对过往更加无比珍惜。《苗乡侗寨歌悠远》,作者对那个边远的及那里的人们,很是有情感。冰心老姐,关于散文,有个说法:“只要情感真实的,我就喜欢。”我也很认同,看这篇散文,真是喜欢。冯友兰老先生说过:“真风流的人必有,必有洞见,必有妙赏,必有深情。”这个定义带有明显的哲学意味,他说的真风流的人,是说一个真正的人。这四个要件,对成人、成事都有普遍意义,对于艺术和文学更是一件都不能少。洪晓明写散文,是站在生活的泥土中,深入在芸芸众生里,锦心绣手,传递普通人的冷暧、疾苦、情感和温度。且笔触探寻生活中那些向上的基因,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期盼。让读者亲切体会到现实人生的可感、可叹的勃勃生机。《十亩茶园》看得出作者慧根蛮深,淡定了然一切了。禅修功力不浅,农禅境界颇高。不拘泥于叙事抒情:叙事,没有小说那样的负担,没必要把故事写得那么完整。抒情,但又不必像诗歌那样被限定在诗行的形式中,可以挥洒自如。整篇文章,禅意绵绵,佛意十足,读来让人淡定和超越。

洪晓明生长的时代,政治上几经转变。作者对历史必然性的勇敢肯定和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构成文章的弹性和张力,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自然也就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酒票没了》中的程继红,《桃花岛渔家客栈》中的吴瑞庆,等。是有温度有感情的表达,形成了特别的有辩识度的写作风格。这些篇章的人物,读来特别可信任。作家与读者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任感,而这种信任的达成需要作家付出巨的心血、爱心和智慧。一个作家该以怎样的笔触去呈现生活中那些丰富的细节,并在日常框架里把文章写得完整丰富,从而可以让读者从叙事逻辑、情感逻辑等各方面达成对作者、对文章的信任。我认为,的散文和真正的散文不能脱离自我,与其说真正的故事是笔下的人物还不如说真正的故事是握笔的“我”。而“我”又在深度挖掘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横断面里蕴藏着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及“景物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

散文集《江海帆已远》中,有些篇章单独写女性。这一个个的女性,彰显出了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她们知性、慈善、独立、执着、能干,对于爱情有梦想,对于亲情能够牺牲,对于社会敢于奉献。《梦见了奶奶》中的奶奶,“就是一位把全的爱无私奉献给家人的女性。”《补班的学》中那些,“纯朴、腼腆、安静的乡下姩俚崽,活泼、开朗、漂亮调皮的城市姩俚崽”,她们充满青春梦想。《画画的渔家女人》中的梁银娣,“忙得屋里事情弗做,每日画画,画到墙上去了,人是黑得墨碳样”。作者的笔触,直指人性的同时,也表现人文关怀。《熹熹的婚事》中的熹熹“爱上了海洋、海岛,并与海洋海岛结下不解之缘。”《仙姑》中的秋花姑姑,作者感觉她的不可思议:“怎么也没有想到,小时侯印象中美丽、温柔,甚至有些弱小的秋花姑姑,现在成了仙姑?”“我以一个摄影家的锐利眼睛,仔细打量着秋花姑姑”“秋花姑姑的眼睛里满是善良与笑意”。作者通过笔墨让这些默默劳作的女性跃然纸上时,我们才发现,自己与这样的形象久违了。这些女性,都是追求生命质量的人,如何有人情味地活着,享受亲情、爱情、友情,又如何面对复杂的人生变化和失去。在作者看来,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女性更加承受生活之重:无常是常,在无常的世界里,一个女人有良心、有梦想、有本事,一样也能行得稳、走得远。

作者是离乡三十年写此文集的。离乡愈久,思乡愈切,一旦发而为文,自然真情幽怨。但作者不失理性,不拘小我,而是热情深沉的去感受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写故乡,一样也可以写出时代主旋律。面对数据、新媒体,当代散文并非因自身边缘化就丧失了与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可能。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有意愿、有能力主动加入当代价值体系的重构之中。《锣鼓催龙舞》,写家乡端午节赛龙舟民俗,读者随文字叙述而被吸引,随文字激扬而被振奋:“整个葛坝下,龙船腾飞了起来,踏波飞浪。”更有“彩旗猎猎,欢声雷动。”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出现神来之笔:“联想到百万雄师过江的壮美场景——”“这就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啊。”作者将现实的壮美与历史的必然相统一,表现出智慧的想象和灵感的生发。读这样深刻隽永的文字,自信心自豪感倍增强化。《庚子年清明节记事》,作者深情的叙述:2020 年4 月5 日清明节,在自家门前,向抗击疫情而献出生命的白衣天使默哀;第二天,作者带妻子前往舟山本岛晓峰岭祭扫战争抗英的清国阵亡将士墓群;继而写曾经几次前往家乡祭扫乡贤南宋抗元英烈谢叠山。全篇写法由近及远、由家及国、由心及灵,展现了英雄基因的一脉相承,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品德胸襟的一以贯之。读来让人心灵洗礼、境界升华。《回乡飞翔》有段精彩的叙述:“与以前不同的是,我这次没有走进方志敏烈士馆,去缅怀一代乡贤、伟人方志敏。因为,飞行的一处处乡村田园,一幅幅家乡美丽的图画,正是方志敏烈士在牢狱中戴着艰难书写、深情展望的景象。”作者要用“飞行下的每一帧照片,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骨,九天云霄之上的英灵。”有多,有多,作者就有多的勇气与胆略去作探讨研究。作者意愿于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也关注社会生态的着墨添彩。《熹熹的婚事》中,“东有的手紧紧地握着亲家的手,他说亲家的那双手,粗、厚重而有力量,他感到十分地踏实,这是一户克勤克俭的好人家,他放心把女儿熹熹交给这样的人家”。《我的老丈人》,很是动人,文中这位老人,朴实,善良,慈祥。不仅表达出人作为人的正直和博爱,更体现出作为丈人、作为外公的角色特质。是地千千万万丈人、外公的正能量代表。作者深情地平视抑或仰视写生活、写人物,文风也朴实,读来倍感会心。文章的深度,不是思想的深度,而是感情的深度。如果你根本没有动情,你也感动不了别人。那些以俯视的方式看待生活的散文,那些只看丑恶不看光明的散文,是我所不喜欢的。

《江海帆已远》,篇章中每每给读者展现出一张张如山水绘画、如艺术照片之审美。由此,勾勒出了往日的岁月,与物与景与人与事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记录下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及淡泊如菊的人生感悟,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溢于笔端。《熹熹的婚事》,作者像摄象一样连连特写:“看见东有哥和嫂满含眼泪,深情地望着宝贝女儿熹熹出嫁,离开自己的家,离开父母的怀抱。熹熹没有找对象时,见到熟人就怕问女儿的婚事;如今熹熹真的出嫁了,哥嫂又依依不舍。”“我看见哥眼眶里闪动着泪花,我看见哥牵着熹熹的手,把熹熹交给新郞,看见哥无限深情地亲吻着熹熹的额头。”

《江海帆已远》中,作者的情怀,还体现在他对第二故乡舟山海岛的爱恋。“我如孩童似的在舟山群岛上跳跃着,在辽阔的海天之间放牧着心灵。”文集中,有很一分篇幅是写海岛的。《给东极渔民照个像》中说:“我深爱着那里的海、那海上的岛、那岛上的人家,那里的一切也将成为我永远的念想”。这些“念想”,上升到了终极关怀和万物一体的高度。作者的摄影集《乡海沉醉》图片说明文字,站位高蹈,略挑精彩:教人愉悦,“贝壳上的花纹有如海的文字。”“中,小船像在摇篮里做梦,月光把梦境营造得有些朦胧。”“台风中,海浪的舞姿有时也很优美。”“浪花如雪,带着诗意”。“渔歌在早晨唱响,在黄昏悠扬。”让人震憾,“一个渔民的灵魂,在海风中行走,去哪里了?只有门前的海知道。”“东极岛的鱼儿,张着嘴、摇摆着尾巴,在跟你说呢:求求你,不要把我们钓光了”。使人深思,“八月十五,东福山岛的月光,长久地漫步在礁石上,如流水似云雾,沉静而悠远。”“边远的海岛,一些留守海乡的老人,有如那古老的海,和他们聊天,就像是在阅读一座岛的历史,听着一条渔船在海浪里唱出的音乐。”

《江海帆已远》集中,还可称道的是,作者表现出的丰富而有特色的语言。散文终究是用语言写成的,如果散文没有了语言美,它也就缺少了半壁江山。好文章要有精湛的语言表达,有言说深刻的个性和魅力。作者使用了不少方言,让熟知者会心,陌生者能懂,都恰到好处。方言的使用,表现在人物互动和对话上,更引人入胜。《黑娃子》,作者是用方言与已不在世的黑娃子的姩(女儿)对话结尾的,黑娃子苦难一辈子,没有享到福。对话中,知道黑娃子的姩会做生,发财争到钱了。作者对黑娃子更生可惜之心。在文集,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方言的表达,更能让细节充满丰盈、情感展示多维。言下之意,话中之话,更能在方言的字里行间溢露出事物的光泽和形象、亲友的出没和隐显、自我和他者的时刻互动,让文本有了特定的智慧和教育的力量。

散文写什么,散文应该怎么写,散文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在阅读《江海帆已远》时,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毫无疑问,这本书作为作者漫长生活的一次集结,作者所写几乎全都是生活里、工作中、读书时遇到的普通人、平常事以及自己的感想和感知、感悟与感怀。通过这些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用心生活着的人,他把自己映衬见的彩色光斑悄悄地艺术地置放在字里行间,并把它们作为十分珍视的礼物呈现出来与读者分享。作者谦虚地说:“写写画画,捕光猎影,能这样活着,很快乐”。这话,很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在这些“写写画画”中,也体现了作者在散文理论上的有效实践。

散文应该“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江海帆已远》,彰显了作者浪漫情怀和现实关切,更彰显了作者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取向。作者以丰富的意象律动呼唤真、善、美的回归和由此而来的人类心灵的回归。作家的定义,是智慧的担当。洪晓明以笔、以命、以心、以爱、以思铺展生活中的长卷,讴歌普通生命的宽度、深度和温度;以诚、以灵、以悟,以魂,展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精神蕴含与文化内涵。读《江海帆已远》是回家是赶路是幸福。作者的生活,作者的笔耕之路,是关乎悲喜和彻悟的哲学问道。认真阅读下去,你将进入这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领略其好学与良知交织、厚道与理性并举的人格魅力。

平常,我们读到的散文,有些很是概念化,有些很是个性化,当然我们称道的是后者。概念,与本质、规律更密切;个性,与现象、偶然更密切。哲学对象是生活现象的本质规律,艺术对象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真正艺术的东西,至为重要的是表达“本质的现象,必然的偶然”。《江海帆已远》,在得失上,当然还有空间讨论。挑其者,首要话题就是笔下人、物、景的把握,也就是所谓艺术对象的把握。作者在个别篇章里,叙事、写景、抒情,时有过于铺陈,“纯粹”偶然的东西,“纯粹”现象的东西,过多占用宝贵的空间和笔墨,这是值得思考和注意的。

2021 年8 月8 日于广州南沙

标签:散文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洪晓明



IT百科:

怎么降低qq占用内存 硬盘的磁铁怎么取下来 windows11怎么快捷截图


网者头条:

属牛的宝宝怎么写 为什么做梦看见去世的人 运球的游戏起名字叫什么 古董小手办推荐哪款好


王哲博客:快手为什么暴涨粉丝呢 番禺seo网络营销培训

相关文章

艺术熏陶下的人文启迪

文章标题:艺术熏陶下的人文启迪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但艺术不仅仅限于带来感官享受,更能给人以更深层次的人文启迪。透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探寻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世界,领悟人生的道理,发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