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艺术文化网 >> 人文

万广志:“拯救”四川原始民歌

● 他花了13年时间,自愿收集和录制了3080首四川民歌,并进行了创新和出版● 这些原创民歌从现场搬上舞台和互联网,焕发出勃勃生机● 推动建立四川民歌博物馆,传承四川优秀民俗文化,78岁的万光志在同学眼中是一位善良而受人尊敬的老师,也是学术界博学而有声望的教授。但这位自2004年起自愿成为“志愿者”的老人,花了13年的时间,徒步穿越了四川181个县(市、区),收集了3080首原创四川民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先后整理、创新、出版了这些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这还不够。目前,我们仍需要建造一座博物馆,设计方案仍在讨论中。”11月23日,万广志透露,四川师范学将启动学校第一座博物馆——四川民歌博物馆的,那些找不到的民歌已成为诗歌

近年来,万光志的《走出圈》被外界所熟知,主要是因为《民歌》

最近,他主编的《四川民歌、音乐与绘画》第一卷出版,其中包括康定情歌、太阳快乐地出来、槐花何时开花、绣花钱包等17首经典四川民歌。但有趣的是,当你翻开这本书的页面时,你会发现这些熟悉的歌曲不仅包含歌曲集的信息,还包含歌曲原型改编的背景、新合唱乐谱的改编以及附带的CD。打开页面并扫描书本中的二维码。视频短片一个接一个弹出。在短片中,是来自四川各地的村民,你可以在他们的生活中听到这首歌的原始“曲调”,比如康定情歌。1930年,在成都学的诗歌编辑李一若和同学李英一起去康定老家度假。李一若根据当地流行的“溜溜调”改编了这首跑马歌,以表达她的爱意。虽然婚姻没有结束,但这首跑马歌被称为康定情歌,并流传到了世界。然而,在康定县雅拉乡三道桥村,71岁的藏族村民陈润兰和王泽夫演唱的“溜溜球调”还有另一种味道。它是《康定情歌》的创作原型,已被列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康定情歌》是幸运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在历史长河中散落的民歌更多,这是找不到的。饥饿的人歌唱他们的食物,劳碌的人歌唱他们的事民歌的诞生融入了传统群体生活的肌理。为了找到民歌的原貌,万广志收集了许多像陈润兰这样的民歌,其中很多都是70多岁的老人,甚至是90多岁的老船夫,时间的流逝也是最感人的。它伴随着普遍的遗忘,将脆弱的民歌传播链置于危险之中。万广志在收集《川江颂》时,只有两位老船夫在唱《金沙江颂》。在北川收集羌族民歌时,许多曾与北川县文化中心举行会议的羌族文化学者因汶川地震遇难。万广志曾拜访过和田县79岁的族,和田县是当地唯一能唱出珍贵歌曲的“和田11木卡姆”(通常为12木卡姆)。然而,由于时间紧迫,这位老人又患上了糖尿病。由于身体原因,他只唱了六首木卡姆。当万光志准备在明年春天补齐剩下的五个木卡姆时,这位老人已经去世了。“这位去世的老人拥有五首只有他才能唱的木卡姆,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成为了一杰作。”

事实上,回顾过去,古代民歌起源于民间。《诗经》和《楚辞》之所以能够传遍世界,是因为官方的选择还是学者的选择。由于古代技术的限制,没有乐谱和录音。我们今天背诵的这些诗歌,在时间的侵蚀下,留下了文字的“身体”,而以唇吻为手段的“声音艺术”已经蒸发殆尽,成为不可挽回的遗憾。正因为如此,万广志深知拯救民歌的紧迫性,所以他从研究赋转到研究西方民歌,从、西藏等地聚焦四川,并开始系统地收集四川民歌。今年5月15日,万广志收集的原创民歌从外地登上舞台,从舞台到网络。同日,“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在四川剧院举行。音乐会采用师生合唱表演形式,传承四川民歌经典,100和四川师范学75,坚持“回归音乐标准和风格标准”的宗旨,在微博、微信、Tiktok和BiliBili现场直播,音乐会的曲目分为三分。《康定情歌》、《蝗花何时绽放》、《太阳高高兴兴地出来》等经典四川民歌唤起了观众的音乐记忆,反响十分热烈。《明月西落》、《巴山后二哥》、《金沙江吟》等四川汉族民歌,生动地表达了少女月夜的思念、二哥背上的孔武里、船夫的乐观。元元舞曲、阿贾牛、探险歌、婚姻歌、格孜等藏、羌、彝民歌不仅像声波一样生动地再现了的歌舞盛会、情感思想和仪式活动。在作曲家和合唱团师生的努力下,舞台上的四川民歌实现了艺术性与表演性的统一,并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一方面,民歌应该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这是传承文化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收集的民歌只有经过艺术加工和创作,才能传播和散发出生命力。”万广志收集民歌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科技视听手段保持歌曲的原貌。只有创造性地吸收和挖掘艺术潜力和养分,才能弘扬优秀文化,2013年共收录民歌3080首。平均每两天至少收集一首民歌。看似浪漫的“打捞”其实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歌曲越原始越优美,就越危险。收集藏族和羌族的“云中歌”会引起高原反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上山下谷,涉水过河是很常见的,雨季还会有滑坡和泥石流。疲倦和饥饿是很常见的。张琪,四川师范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万光志民歌收藏组成员。她将万广志描述为一种“安慰”。每当人们害怕的时候,他总是能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他们鼓励,不懈的努力最终会有回报,有时还会夹杂着偶然的人生经历。周翔,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表演艺术学院教师,万光志团队成员。在南县祖母的葬礼上,她“拾起”了“月亮西落”民歌的完整版本。当时,采风队了解到,川北、川南、川西都有《月亮西落》这首歌,还有不同名称的《十经》、《十劝诫》、《十礼》。然而,经过研究小组的研究,发现《月亮西落》实际上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逍遥记》的片段,这首歌已被采摘、演唱和删除。在周香奶奶的葬礼上,团队从南县永定镇杜家坪镇民间艺人宋兴贵的歌声中收集了《逍遥故事》中缺失的分。万光志从《逍遥故事》的失传中恢复过来,进一步研究了民歌传播史上的“删诗”、“采歌”现象,c愿意坐在“板凳”上,为什么不“小运气”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专家编撰了《民歌融合》的“”,这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经典。有业内人士称赞万广志收集的民歌作品细致、立体,为民歌研究者和创作者提供了生动、准确的基本案例。《四川民歌集》和《四川民歌音乐与绘画》增加了更多的视频和音频内容,让读者在阅读民歌乐谱的基础上感受到原始的歌唱和表达,就像一本有声歌曲词典。在这个庞的项目背后,万广志开玩笑说,他是在“三无机构”工作。离开四川师范学后,万广志作为“志愿者”收集民歌。四川师范学民歌研究中心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但他仍然很喜欢

标签:万光治 民歌 四川师范大学 月儿落西下 康定情歌



IT百科:

android怎么发布应用 macos 11.6会卡吗 怎么修改ios文件


网者头条:

猫咪有眼屎是怎么了 狗狗经常偷着吃猫砂怎么回事 不想去宠物店怎么办理托运 佳能相机仿雨罩怎么用


王哲博客:南昌怎么优化seo报价 seo分析脸型软件哪个好

相关文章

人文关怀与文化产业变革

人文关怀与文化产业变革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模式的剧变;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价值的追求与需求也在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