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艺术文化网 >> 民俗

因快乐而存过圣诞节并不意味着不爱国节因快

因快乐而存过圣诞节并不意味着不爱国节因快

圣诞节刚过,什么平安夜、圣诞节、万圣节一起凑热闹。过节就过节,网络上有关抵制圣诞节的言论依旧汹涌。

其实,这本来就是很开心的事,抵制圣诞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卑、偏激!

下面先对几种抵制的“理由”分别反驳。

我们拥有悠久历史,可近几年,应该过传统节日,国人突然变得有些奇怪,过什么“洋节”啊?

的确,把过了多少年、多少代的节日拿到了网上炒得不亦乐乎。还有很多论调是我们只能过自己传承的节日,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要抵制过“洋节”,丰厚的文化。

可是文化的精髓都是相通的。

无论是春节也好圣诞节也好,把好端端的节日气氛搞得紧紧张张。这个话题其实再争论已没更多意义。无非就几种观点:一是传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要传递的无非都是和谐、温暖、爱。

他们要传递的思想都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既然如此,我们历经几千年,我们为何需要分“华洋之辩”?

我们多一个节日,积累了深厚的传统优秀文化,多一份温暖,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不更好吗?

其实,过传统节日和过洋节二者并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互相包容,互相辉映的。

过“洋节”并不意味着就不过传统节日。

有人认为圣诞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侵略!

圣诞节确实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他来源于北欧的神话,跟宗教没有关系。

就算后来跟宗教扯上关系,可是我们过圣诞节并不意味着信仰宗教。

我们过圣诞节更多的是体会和好友聚会的那份快乐、温馨。

更有些媒体将西方节日上升到仇恨、义的高度上。

理由竟然是西方侵略过我们。

我们要牢记历史是不假,可是我们牢记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不要重蹈覆辙,而不是煽动仇恨。

如果仅仅是因为西方侵略过我们,就不加分辨地抵制他们。

那么我们干脆就别现代化了,不要忘了现代的一切都是在西方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如果我们要跟西方划清界限、要正本清源,那么我们就只拥抱我们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吧!

这种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想本身就是极其幼稚、荒谬的

圣诞节乃至“洋节”是商家营销的手段,我们难道不应该予以抵制吗?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商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

商家营造圣诞节气氛,我们也从中得到快乐,难道不是值得支持吗?

况且也从中得到量税收,难道不是一种“多赢”吗?

作为一个泱泱国,我们应该拥有强的包容力。

文化为什么源流至今?

就因为我们文化拥有强的包容力,

每次外族侵略我们,文化最终都会将他们同化,进而丰富自己。

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平和、从容的文化形态,

从不惧怕外来文化的“侵略”,就因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将外来的东西化为己用。

可是如今我们仿佛失去了那份包容力,反而对外来文化呈现一种敌对、偏激的态度。

反观英国,伦敦市在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举办的春节庆典活动,已经举办了十九个年头。

这活动被媒体誉为“亚洲以外规模最的春节庆典”。

春节庆典成功让华人和留学生体会到了“回家的感觉”,从而吸引了更多留学生前往留学。

这双赢的举动,即赢得了我们的好感,也彰显了英国文化的包容性。

最后,让我们回到接地气的现实。

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圣诞节才能召集好友来聚会?

我们为什么需要“洋节”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祝福?

就因为我们传统节日束缚太多了。

以我们的春节为例,从除夕到年初一,

短短的两天之内我们都需要扫除,以及数不清的拜神祭祖,还有对长辈的各种应酬。

至于对朋友的祝福,在繁忙之中,更多的是被迫采用套模板、一键的方式来应酬一下而已。

更不要枉谈聚会什么的。根本没时间好吗。

原本难得的假日,我们却因为各种传统的束缚而忙得难以喘气。

我并不是说要全盘抛弃传统,而是需要精简一下,让我们的假期可以真正休息。

因此,在现有环境之下,没有任何束缚的“洋节”反而成为我们年轻人表达自己的一个机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洋节”受年轻人喜欢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为什么要挑节日来聚会?

这需要回归到近年来热议的内卷话题,

996、007的工作制度剥削了职场人士的休息、与好友聚会的时间,

应试制度剥削了学生的周末甚至是假期,让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消失。

我们累了,我们需要休息。

我们只不过想借着“洋节”来休息一下,

你们不想过就别过,

请不要搞敌对、批判、扣帽子,

搞得我们想过个节都好像成为一种“耻辱”。

标签:圣诞节 春节



IT百科:

梦幻ios怎么用电脑 linux网关设置为什么 老路由器怎么控制网速快慢


网者头条:

麻将机怎么放麻将进去图片 乒乓球从相持转进攻什么意思 搜索星座有什么用法吗女生 属马的和属虎怎么和


王哲博客:戴尔服务器显示屏亮度低 seo现在发展前景好吗

相关文章

数字时代下的民俗文化传承

数字时代下的民俗文化传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免会感叹传统民俗文化的消失。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历史悠久的民俗俗正在逐渐被遗忘。然而,我们同时也看到,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沟通文化、传承文化的新渠道,为民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