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艺术文化网 >> 读书

最后一公里《少年读中国哲学》:引领孩子见识先哲思想风光,开传统文化创新之路浙江德

最后一公里《少年读哲学》:引领孩子见识先哲思想风光,开传统文化创新之路浙江德

文化博精深,类似的场景都会发生在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干山村的农家书屋,以哲学为例,“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图书馆+经营性实体,光是先秦诸子的学说就可以让人钻研一辈子。

但是探索哲学的奥义一定是成人的专利吗?对年轻的小读者来说,这个全率先试点的模式很受群众欢迎,在这其中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可能性呢?

兼具学术涵养和童书丰富创作经验的张嘉骅老师,每天来的村民络绎不绝。”干山村委梅国红笑道,长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畅销书“少年读史记”和“少年读西游记”出版后,“农家书屋不少村子都有,从2017年5月起,我们现在做的是3.0升级版。”干山村“农家书房”位于干山“红色记忆馆”对面,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投入到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150平米的面积,以“少年读哲学”这套哲学启蒙读物再度完成另一次的重磅出击,分立了三个区块,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古老的智慧也可以翻新,分别是介绍德清的书,成为今日孩子用来滋养生命的重要养分!

“少年读哲学”一共五册,德清以外的各种书籍以及各种学用品。“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的书各在三千册左右,分别是:《仁的世界(孔子篇)》 《燃出善的火焰(孟子篇)》 《让天下人都相爱(墨子篇)》 《水最柔弱也最强(老庄篇)》《天平上的礼和法(荀韩篇)》。

看得出来,这套书的主题涵盖了所谓的儒、墨、道、法四家,但并没有忽视其他学派的影响力,事实上也提过农家、名家和纵横家等各家的学说,并且在行文之间适时地进行比较。

它总是提醒着孩子:“关于思想的探索,我们别急于否定哪一家,要先看看各家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再来评价。”它以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启发着读者,期望孩子借此培育出开阔的视野,更期待孩子看到的是一道在思想上的“百花齐放”的亮丽风景。

点击播放 GIF 0.0M

趣味、理解和反馈:打造“少年读哲学”的基石

由于少年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如何向他们讲述哲学,得有一套适应他们阅读心理的方式。

首先,趣味性是最重要的,无趣的东西,孩子多半不会接受。但这种趣味可不能低俗,仍须蕴含智慧的亮光。趣味性的标举同时也意味着作品的语言必须是浅显的,尽管它的内涵可能触及深刻的道理。

其次,以理解为导向,强调任何经典的接触都要经过脑的思考和心灵的体会。这一点的提出特别具有意义,因为在今天,很多人倡导“儿童读经”就只是带孩子拼命地在背书。我们不否定记忆的功能,但更加重视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所起的效用──理解了,理解透彻了再背不算迟!更何况孩子处于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的知觉敏感期,怎么会以仅仅把书背下来为满足呢?

再次,在整个知识的传播中,应该纳入反馈的机制,而不能只是单向的灌输。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孩子会喜欢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叽哩呱啦地讲,却不让自己发表任何意见。这就决定了这套书的写作模式必须考虑到“对话空间”的设置。

这里所说的反馈当然包含了生活经验的反思。

总听到有人主张“哲学无用论”,其实,哲学有没有用,生活便是一个可资检验的领域。

趣味、理解和反馈,这就是张嘉骅老师藉以打造“少年读哲学”的基石。一原创的、饶富兴味且充满智慧的哲学启蒙书因此诞生了,而它如同“少年读史记”那样,在童书领域中也势必成为一块具有特殊意义的里程碑!

别出心裁的体例,多元而活泼的格

张嘉骅老师和出版社编辑经过反复的讨论,在“少年读哲学”中所设计的体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一,每一分册的前面都有一篇前言,画龙点睛似的点出各个哲学家的核心观念,并交代论述的依据。其中以“儒墨两家都是在教我们‘走路’,而道家在教我们‘飞’”的提法最为有趣。

第二,每章的章名页都附有“关键词”,便于读者借此掌握该章的内容。

第三,每章一开始是2到4幅的多格漫画,用轻松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该章的主题。这些漫画隽永有味,每一则都搭配了与之呼应的一两句隽语,例如《仁的世界(孔子篇)》的第一章第一则漫画讨论“哲学的起点”,隽语写的是:“星星不是哲学的起点,跳蚤也不是,但类似这样的事物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和思考,那就是哲学的起点!”

第四,每章正文都是课堂的“实录”,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忠实地呈现一位老师对两个小学生的哲学知识传授,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讨论,当然也少不了颇有意思的玩笑话。

这位老师名叫史敬朴,在学担任哲学讲师。这两个小学生,一个是五年级的男生李明哲,一个是六年级的女生易学敏。他们之所以会凑在一块儿,上起所谓的“周末哲学课”,是因为两个孩子的家长与史老师有多年交情,他们认为史老师的哲学课一定会让俩孩子受益匪浅,碰巧从两个孩子的名字中各取出一字,刚好组成“哲学”一词。

第五,在每章的正文中,只要遇到可资补充的知识点,便会以“知识链接”窗口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这些“知识链接”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文学、历史、哲学、古代文化,甚至包含了科学和经济学等面向。

第六,史敬朴老师讲解先秦诸子的观念,总会用到他们所说的一些话。但史老师使用这些话,是直接把它们翻译成白话文,流畅而无接缝地表达出来。引用的原文依序罗列在每章的末尾,并加上注释。

这些原文都是原典的精华,可作为背诵的材料。

第七,每一分册的后面列出参考书目,以尽研究者的本分。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少年读哲学”的体例十分严谨而灵活,既有学术研究该守的分寸(如关键词和参考书目),又善于运用年轻的小读者所喜爱的通俗文化元素(如漫画)。这样的设计,让整套书呈现出一种多元而活泼的格,也让它更有空间来塑造“亦庄亦谐”的风貌。

年轻朋友读这套书,绝对可以在轻松的过程中吸收深刻的知识,让自己对哲学的认识从此拥有一个活泼而厚实的良好基础。

为了完成这项在童书类型中或许未曾有过的出版计划,除了作者,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也都卯足了劲儿。

画家陈裕仁为此画了近1500幅的漫画和插图,经常伤透脑筋,只为如何营造富有哲理的趣味。

编辑团队三审三校,对于书中的每个说法和引用的经典原文,都经过了仔细的查核。如此审慎,仍怕有所遗漏,又请了《文史哲》的副主编,山东学的刘京希教授,来进行专业审订。

整套书采用五色印刷,锁线装订;书中文字字体适中,各种字型都带有各自的功能,将不同的内容明确地区别出来;纸张偏黄,可保护眼睛,纸质细致,触摸的感觉舒服;版型是偏正方形的特殊开本,异于一般,更利于孩子翻阅。这么讲究细节,都只是为了让“少年读哲学”更加完善,让读者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成为一道精神的飨宴。

哲学可以改变人生

我们应该多花一点篇幅来谈谈作为这套书主体的正文,如此一来也才能了解张嘉骅老师是怎么在作品中运作“趣味、理解和反馈”的力量。

说这套书的每章正文都是“课堂实录”,其实每章的一开始都会有一个小片段,采用李明哲或易学敏的“儿童视角”,来谈谈他们的学心得或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

史老师所教授的哲学为什么能够和今天的少儿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透过这个框架而激发的。

例如史老师讲解孔子所主张的“仁”,指出它的本义是“爱人”,并意指许许多多的“两人之间的关系”。易学敏在家庭生活中,恰恰就有一个关乎“两人关系”的问题困扰着她,那就是:有时候她想读读自己想看的书,年仅8岁的弟弟总会来干扰她,找他下象棋什么的。“好烦哪!为什么都不能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学敏经常这么想。

直到再一次上过“周末哲学课”,听史老师深入地解释了“仁”的内涵,又听史老师举出一个不幸家庭的例子,学敏这才恍然悟,有了观念上的转变。作者在书中这么描述学敏的反:

能有一个弟弟相伴,她应该觉得很幸福,怎么会认为弟弟来找她玩是对她的打搅,又嫌弟弟不懂事呢?弟弟要是不懂事,那就好好地教他,怎么能因为一心想干自己的事就不愿意搭理他呢?

可以说,改变之后的学敏已经懂得了什么是爱。

类似的改变也发生在李明哲的身上,只不过明哲改变的是他对“利益”的看法。

明哲喜欢“有钱的感觉”,早就立志要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哪晓得班上有个同学怀抱着和他一样的志向,而且似乎比他更懂得“做生意”,因为这家伙居然和同学们私下做起了买卖。

明哲不喜欢被别人比下去,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得像那个同学一样在同学之间做买卖、赚取差价。

这天上“周末哲学课”,史老师谈起了孟子的“义利之辨”。明哲在课堂上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惑,引发了家对“校园地下经济”的讨论。经过史老师的循循善诱,明哲这才明白了人有“人”和“小人”之分,利有“利”和“小利”之别。

明哲不再执迷于“校园地下经济”所能获得的那种利益,反而将眼光放在日后能做“事业”的准备。他开始自修“儿童经济学”。“既然要学做生意,不如学做气度一点儿的!”明哲这么说。

明哲的改变可真!这让爸妈感到十分惊讶,也让爸妈见识到哲学为什么称得上是所有科学之母。事实上,读者若没读过这套书,根本不会知道明哲一开始其实是蛮排斥爸妈叫他去上史老师的哲学课。

哲学可以改变人生,而且是在一个人的小时候就改变他的!

让阅读《少年读哲学》成为孩子的生命转折点

如今,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已了解哲学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哲学的启迪绝不可少!因为哲学即“爱智之学”,它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自觉、聪明而敏锐,让他能对世界和自己的人生进行清晰的思考。

坊间目前出了不少有关儿童哲学的书籍,但说实话,其中的质量仍以从西方引进的产品为佳。这些书的立论都是立基于西方哲学的,固然所谈的议题也具有普世价值,但毕竟还是隶属于西方文化的语境。

至于以哲学为题材的本土童书,很多在制作上依旧停留在经典原文的选编,有的甚至连导读或解释都付诸阙如,更不必说它们有没有在思考哲学该如何与现代的少儿生活接壤。

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孩子就他们自己所熟悉的文化语境,好好地去认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一类的本土童书中,既讲求趣味性、又重视理解和生活经验反馈的“少年读哲学”倒成了凤毛麟角。不过,古老的哲学若想历久弥新,尤其要在孩子的现代童年里扎根,这不就是这类童书在编写上该走的一个方向吗?

刘京希教授在审订《少年读哲学》后,对这套书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发自内心感慨地说:

当下,我们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其实质就是“返本以开新”:只有回归传统,继承传统,才可谈得上弘扬传统,创发传统。只是,“回到传统”不是穿越时空,回归旧途,而是继绝以开新,在传统之基上开出新枝,走出新路!

这话说得真好,颇能道出张嘉骅老师为何要花三年的时间来编写这套书的初衷。

寻哲学根,探世间理,读智慧书,做明白人。

请家长和老师多多鼓励孩子阅读《少年读哲学》。当孩子捧起这套书来读,读得兴味盎然,接着沉思默想,有所领会之际,说不定那就是孩子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读完这套书的孩子,能分清儒、墨、道、法各派观点,吸取先贤关于学、思考、处世、做人的智慧,取其精华,学以致用。

读完这套书的孩子,会爱上哲学,尝试运用哲学方法处理问题。

读完这套书的孩子,会独立又辩证地看待事物。本书注重引导孩子自主思考,从对各家思想先进性与限性的讨论中,帮助孩子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思路看待问题,做一个不偏激、不盲从的“聪明人”。

读了这套书的孩子,会懂得世界是多彩的,思想是多元的……

标签:少年读中国哲学 哲学 易学敏 中国哲学 张嘉骅



IT百科:

尼康相机拍人像怎么样好看 索尼717相机多少钱 港版富士相机怎么鉴定正品


网者头条:

月相和星座有什么关系 属鼠的狮子座怎么样 做梦做怪物寓意着什么 为什么会给台风起名字呢


王哲博客:windows安装怎么分逻辑分区吗 福田seo整站优化哪里好